芬兰的孩子 他们的问题都由政府出面解决
芬兰的儿童福利制度,要从芬兰上世纪初内战结束时说起,那时有2万孤儿无家可归,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对儿童保护的关注。而到如今,芬兰儿童无家可归的现象很少见,但是每年仍有1.7万名儿童因家庭环境差,被安置在亲属家、寄养家庭、社会福利机构或政府福利院中。所以近几年全家移民芬兰的海外人士,孩子在当地都能得到最好的生活环境。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设计与发展,芬兰的儿童保护工作呈现高福利国家的特点,即资金、人力、学术、司法资源向未成年人充分倾斜,形成一张政府、私人机构和社会个体密切协作、各有分工的福利网络。
在操作层面,芬兰制定了一套相对细致的法律,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针对各种复杂情况采取相应手段,基本消除了执法者“不会管、不敢管”的尴尬处境。
在芬兰,儿童首先由父母或指定监护人照顾,当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时,政府开始介入,对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帮助方案:如果孩子不能在原家庭生活,将优先安置在亲戚家;如果没有合适的亲戚接收,则安置在寄养家庭或送到SOS儿童村;实在找不到寄养家庭,才送到政府自办的福利机构。
芬兰大多数接受援助儿童生活在亲戚家或寄养家庭里,因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最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承担儿童的生活、教育、抚养开销,即向私人机构和寄养家庭购买服务。
这样,就形成了政府与私人机构、个人充分合作、合理分工的儿童福利网络。
芬兰儿童福利工作的主要法理依据是《儿童福利法》。这部2007年通过的法案,此后进行过数次修订。它对举报人、社会工作者、抚养者、出资人等各方的义务和权利进行了详细规定,从立法层面就做到尽可能细致,消除了很多后续隐患。
据芬兰移民专家介绍,这部法律的英译本有38页之多,包含17章95节,对儿童保护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进行了详细分述。
例如,对儿童面临的困境做了多种设想,包括父母离异、服刑、酗酒、患精神疾病,或是家境贫寒、居住条件过于简陋等;并提供了多种服务选项,如上门服务、家长指导、困难补助、异地帮扶、教育改造、指定新监护人等;还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做情况评估以及制定帮扶方案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芬兰的儿童福利制度如此完善,如果你也想给你还在更好的生存教育环境,相信选择移民芬兰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