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移民不再留恋唐人街 向更好的生活走去
相信很多美国移民都应该知道,唐人街曾经是美国华人的主要聚集地,漫步在这个地方,看着各种中文的招牌,中餐馆、中式杂货铺、理发馆,听着此起彼伏的广东话、福建话,你会仿佛置身于中国南方的某个小镇,唐人街曾被视为美国华人的象征。而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唐人街没落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在美国生活的朋友知道,因为唐人街确实不像以前那么红火了,有些唐人街的店铺更是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而关张歇业,而这十几年住在唐人街的华人比例继续呈现减少之势。
现在的唐人街主要作为老侨民的美国生活根据地,另外还有一些新来乍到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英语不通的所谓低技能新移民,仍喜欢以唐人街为初来美国的落脚点,因为在这里比较容易找到乡亲和朋友的帮助。与此同时,在美国主要大都会的近郊区,近二三十年来兴起了一大批华人聚居卫星城,这些新兴卫星城更具规模,也更繁华热闹,但华人的密度不那么大。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一个区,过去十年亚裔人口从30%上升到39%,在纽约法拉盛,亚裔人口从1970年时的7%上升到现在60%左右,在这些地区,华人已经成为足以影响当地选情的主要少数族裔之一,因此当然更多的华人开始融入普通的美国社区,呈现分散居住的特点。而正是教育的传统,又使得华人成为热衷于住到学区较好的白人聚居地,在纽约的长岛,华盛顿附近的波特马克、萨托布以及硅谷等地,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
据悉,造成华人走出唐人街分散居住的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从大的美国生活范围看,美国的社会公平和反种族歧视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掀起的排华浪潮使得华人成为备受歧视的族群,尤其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入籍和参与主流事务设立了很多歧视性的限制,唐人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华人更要抱团相互扶持,才能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而几十年来,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的环境区域宽松,使得更多的华人能够不再局限于唐人街的餐馆业、杂货铺,而进入到主流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外,美国主要城市过去几十年也都经历了市中心的没落过程,人口纷纷迁向郊区,而市中心不管生活成本还是生活环境,抑或是治安形势都不如近郊区,华人离开唐人街也伴随着一种大的趋势。
还有就是华人移民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从当年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工,变成了到美留学以后在美国求职、定居的高学历、高技能的移民为主,新一代美国华人移民社会地位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当然也就不会再住在唐人街里,而选择住在环境学区较好、房价较高的社区,因此唐人街风光不再,其实是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地位提高的折射,是华人在美国生活越来越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li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