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达黎加移民信息 中国诗人走进哥国大学孔子学院
据怀恩哥斯达黎加移民专家了解到,中国著名诗人来到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为哥斯同学们奉上了一场诗歌的盛宴。将近黄昏,阴雨绵绵,又正值哥斯达黎加大学内学生罢课,抗议政府削减公立大学的奖学金和教师薪资,诗人担心到场的学生恐怕是寥寥无几,可室内竟是座无虚席,令他十分感动。窗内窗外仿若两个世界,一个混乱,黑暗,天雷,一个有着诗歌静静流淌,大家真挚地交谈。诗人名为“江河”,水的元素与窗外的雨又不谋而合,雨夜读诗别有风味。
中方院长李华女士担任诗人的现场翻译。诗人首先表达了他对哥大校园的喜爱,绿树成荫,每天每株植物都在说着诗的语言,而居其内的同学们多么幸福,他们就是植物们说出的“诗”本体。诗人用诗的语言,诗的想象将同学们一点点引入诗的国度。之后诗人挑选了两首,开始用略带沙哑,不紧不慢的嗓音朗读,又阐释了在《在电梯中》一诗关于“苹果”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诗人很愿意与在场同学作更多交流,于是邀请同学来读其诗歌的西语版本。大家都噤声细听,现场一时宁谧而专注。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到诗人为何要写诗。诗人答道,这就像问树它为什么要长一样,不要问他为什么写诗,如果他不写诗,才应该问他为什么不写。这一诚恳又意料之外的答案把大家都逗乐了。之后又有同学问到最初写诗和现在写诗的动机是否相同,诗人答道,最初确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为了什么而写,而是想写就写了,但现在诗歌中会有更丰富的内涵,即诗人博览群书,脑海里有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意象世界,可以在诗歌的世界里建立独特的关联。之后被问到诗歌的意义时,诗人提出了“诗教”的概念,中国并无阿拉伯世界或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对于中国人来说,诗,延承着中华历史文化,在精神上的力量堪比宗教。诗人又进一步阐释了文字,书法等本身的美,古人随便写个借据,写个闲话都是俊逸的行笔,这样的美是永恒的,正如诗歌。
短短一小时,诗人与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活动结束前,诗人动情地说道,虽然一小时以前,大家都是陌路,一小时以后恐怕大家也不复相见,但单单这一个小时里彼此的生命交会,共同徜徉在诗歌里,是多年后仍值得回想起的。诗人进一步展望,20年后在场同学们也许会成为驻华外交官,作家,记者等,为中哥政治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他相信活在诗歌之中,人的衰老会延缓,因此他有信心自己那时候也将健在,大家再次被逗乐了,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之后诗人为购买诗集的同学们签名留念。
(责任编辑:ka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