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禁忌: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 。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 、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送花时禁止送菊花、玫瑰、蔷薇,只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者双数,鲜花不用纸包扎。禁止送太个人化的物品。礼品包装纸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彩带包扎。
口味清淡,喜酸甜味道。喜爱中国的鲁菜、京菜、淮扬菜。不喜欢吃鱼虾以及海味。不爱吃油腻和过辣的菜肴。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 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德国节日
德国法定节日大多来源于基督教。我们将随一年时间的推移为您介绍这些法定节日和纪念日以及有趣的——德国至今遵循的——风俗。
德国的狂欢节
德国狂欢节——所谓“一年的第五季”——确切说始于每年的11月11日11点11分。不过其高潮是在最后一周——疯狂周,2008年的疯狂周于1月31日开始。尤其在莱茵狂欢节的中心地区科隆、杜塞尔多夫和美因茨,“狂闹”随处可见。从星期四女人节到玫瑰星期一再到谢肉节星期二,人们脱下西装换上鲜艳夺目的奇装异服尽情欢庆、又唱又跳,在大街上也不例外!而圣灰星期三一到,一切都过去了:生活又开始正常运转。
复活节
复活节是西方文化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基督教节日。圣诞节是庆祝耶稣诞生,复活节则是纪念他死而复生。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是复活节星期日。在德国—和在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复活节星期一也是法定节日。
德国统一日 (10月3日)
德国统一日是德国国庆节。
1989年11月9日,一名发言人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边界即时起开放。受到这一信号的鼓舞,就在当晚,数千人涌向将柏林分成两半26年之久的柏林墙,在墙上和墙旁欢庆舞蹈。
通过1990年8月31日签署的统一条约,德国在国家层面上完成了统一。全德国随之重获完整主权。这样,随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世界上又有了一个统一的主权德国。
感恩节(十月第一个星期日)
感恩节是感谢上帝赐予五谷丰登的节日。感恩节庆典多在教堂举行,为此要制作一个用在田野收获的果实和庄稼编成的饰物。
由谷物或葡萄蔓编成的感恩节冠冕常在天主教仪式上由教众抬着。感恩节的意义在于纪念田园劳作、提醒人们能拥有丰裕的食物不仅仅取决于人类。
德国人每年十月第一个星期日庆祝感恩节,不过也存在地区差别:摩泽尔河教众是收获葡萄后在十一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感恩节的。
教堂落成节(10月)
德国许多地方每年十月庆祝一个很受欢迎的节日—教堂落成节。它的地方色彩浓厚,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名称,如Kirmes、Kerwa、Kerb和Kermst。
教堂落成节源于天主教会庆祝教堂落成周年日的旧俗。至今某些地区共同做礼拜还是教堂落成节的一大组成部分。
后来教堂落成节渐渐演变成受人欢迎的民间节日,通常持续三到四天,星期六开始、下星期二结束。起初这只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乡村和家庭节日,大家一起跳舞、比赛、游戏。各村有不同的习俗。
至今教堂落成节还往往是一段欢聚时光。不过在城里和大的地方,老节目已无法吸引年轻人了。教堂落成节上出现了旋转木马、秋千、碰碰车、打靶场、售货亭、彩票摊、饮食摊等等。这是一段花钱如流水的日子,许多父母特地给孩子“教堂落成节钱”。人们大喊大叫、纵情欢庆。节日的本意几乎看不出来了。教堂落成节成了全民节日,在埃森、杜塞尔多夫这样的大都市和克朗格这样的小城镇都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宗教改革纪念日(10月31日)
基督新教徒每年10月31日庆祝宗教改革纪念日。
传说修士马丁·路德在1517年万圣节前一天在维滕堡宫教堂门上张贴了关于免罪和赎罪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学术辩论。他就这样开始了宗教改革。改革核心是质疑当时流行的认为信仰能通过他人例如教堂实现的观点。路德认为,当时常被天主教堂用来显示、巩固权力的“免罪”等方法不能代替信仰自由和在上帝面前为个人行为负责而拯救人的灵魂,通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人的灵魂已然获救了。
万圣节(11月1日)
万圣节是每个教会年度结束当天纪念所有圣人和死者同时也思考自身人生结尾的日子。这天,死者家人将公墓里的坟装饰起来、在天主教徒坟前点燃“灵灯”,灵灯在次日“万灵节”依然亮着,象征为死者照路的“长明灯”。在隆重的“转坟”仪式上,神甫在披上盛装的坟间行走祝福。这个天主教节日是教皇格雷戈尔四世于公元835年定下的。
圣马丁节(11月11日)
“灯笼、灯笼,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每年的11月11日,这首被反复吟唱的歌曲都会回荡在德国秋日的街巷中。欢乐的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色彩斑斓的灯笼走街串巷,愉快地唱着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歌曲。灯笼里的蜡烛调皮地扑闪着,一如孩子们眼中跳动的火花。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希望能看一眼引领游行队伍的那个身着中世纪武士战袍、胯下一匹宝马的人物……
将临节第一主日
将临节第一主日是12月25日圣诞节前倒数第四个星期日,是将临期第一天。将临期一开始有为迎接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圣诞节—的来临而忏悔斋戒的日子的性质。按传统将临期禁歌舞婚嫁。人们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庆祝将临期的头一个星期日—教会年的第一天。
一个没有带四根蜡烛的将临节花环的将临期是难以想象的。诞生于汉堡的将临节花环是德国神学家约翰·海因里希·维歇恩(1808—1881)发明的。它最初—1838年前后—是一个带23根蜡烛(19根小红烛代表工作日、4根大白烛代表4个将临节主日)的木圈。1860年前后,维歇恩将改由枞树枝编成的将临节花环引入柏林市特格尔区孤儿院。这一风俗迅即传到福音教徒家庭中。直至上世纪20年代,将临节花环才首次出现在一个天主教堂中。其间,23根蜡烛缩减为4根。今年点燃第一根蜡烛的将临节第一主日是11月27日。
圣尼古拉节(12月6日)
圣尼古拉这个历史形象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他是公元四世纪初小亚细亚的米拉市的一位主教。有据可查的史实就这些,不过关于他的圣徒故事很多很多。许多故事讲述了他如何大力救护需要帮助的人,基督教会信奉的全体圣徒中他或许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他是十四位救难恩人之一,也是一大群人的守护圣徒,这些人分别是:老人、朝圣者和游客、律师、法官和公证人、药剂师、酒馆老板、渔夫和水手、农民、面包师和屠夫、啤酒酿造师和烧酒酿造师、消防员、囚犯、小偷、钮扣制造师、布商、香水制造师和葡萄酒商,还有……孩子和中小学生。
特别盼望过12月6日的正是孩子们。他们12月5 日睡觉前把刷得干干净净的小靴子放在家门口,以便圣尼古拉夜里放入甜食和礼物。尽管他夜里来、没人能见到他,孩子们却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的样子。他留着雪白的大胡子、身穿鲜红的长大衣,肩上背着装礼物的大口袋。最有名的圣尼古拉节德国歌曲之一开头唱道:“尼古拉,来我家,把你的大口袋打开吧……”
圣诞节(12月25日、26日)
基督将临节和圣诞节是一年中一段总让人陶醉的日子。这是希望的日子、静思的日子。
基督将临期是为圣诞节的来临作准备的时间。搭起圣诞年市、布置圣诞树、写圣诞卡、练习唱圣诞歌和诵圣诞诗、烤圣诞果脯蛋糕。小孩子、大孩子、连有些大人也参加!他们在12月1日打开基督将临节挂历的第1扇小窗,充满即将打开其余23扇小窗的喜悦。因为等到第24扇小窗也开了,窗后24张画着小星星、小绵羊、小蜡烛、小坚果、小蛋糕、小铃铛、小天使的小图片尽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时,圣诞夜就到了。
圣诞夜,12月24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许多人去教堂作礼拜。教堂里人们吟唱《平安夜、圣善夜》等歌曲,聆听圣经中有关圣诞的记载。“圣诞剧”表演路加福音中录下的圣诞故事。作完礼拜的人们回家同家人共庆。最重要的是挂满饰物的枞树,没有哪个别的德国风俗象圣诞树这样传遍全世界的。
圣诞树下搭着礼物台,有些人家也在树下放一个圣诞马槽。耶稣在伯利恒降生的故事被用各种往往富有艺术性的模型再现。马棚里站着一头驴和一头公牛,还有马利亚和约瑟。赶羊的牧羊人也在。中间放着一个马槽,里面躺着一个代表婴孩耶稣的木偶。
圣诞夜的压轴戏常是家庭聚餐。不过两个圣诞日—12月25日和26日—继续庆祝。这两天的活动是走亲访友或者—在单身家庭数量日益庞大的时代—看书、听音乐、打电话。
有条件的人犒劳自己些美食—也许一只肥鹅、也许一条鲤鱼。烹调方法各异。鲤鱼可烤、可剪、可煮。我们为您选了一种全部用料均可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轻易配齐的做法。试试吧?
除夕(12月31日)
基督徒从基督降生开始纪年。格里高利历把12月31日定为每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被献给公元314年到335年任教皇、逝于335年12月31日的圣西尔韦斯特。因此德文中称每年最后一天为“西尔韦斯特(Silvester)”。
回顾旧的一年、为新的一年制定良好的计划,在德国也有人这样度过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小时。不过新的一年将带来什么?未来虽然无法预见,但渐渐形成了几个—今日依然—在除夕派队上制造气氛的占卜风俗。风俗之一是铅卜。
圣三王节(1月6日)
许多德国家庭至今习惯将装饰好的圣诞树保留到1月6日,这个日子直至公元四世纪被视为耶稣诞生日。教会在这一天庆祝主显节和圣三王节。巴登—弗滕堡、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安哈特这三个居民大多为天主教徒的联邦州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圣三王即《新约全书》中按伯利恒圣星的指引前来向马槽中的婴儿耶稣致敬的“东方三智者”。由于他们为耶稣带来的是三样重礼—黄金、乳香和没药,人们断定送礼的是三位智者。后来“三智者”在传说中被升为“圣三王”。长途跋涉来到伯利恒的他们被奉为旅行者的守护圣徒。
在天主教地区,圣三王节那天的“圣星唱游”越来越受欢迎。化装成圣三王的少男少女们举着闪闪圣星挨家挨户吟唱关于圣三王故事的歌、为慈善事业募捐。为了答谢大方的主人,他们在拜访过的房子门上用白粉笔写下“C+M+B”符号和当年年份。亲爱的朋友,要是您问这个符号的意思,您也许会听到两个答案: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符号是Christus Mansionem Benedicat即拉丁文的“基督保佑这座房子”的缩写,不过照普通大众的理解,符号中的三个字母代表圣三王Caspar, Melchior和Balthasar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