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台湾独特的社会文化
复杂的渊源流变铸成多元性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民族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台湾文化的第一块基石是由原住民奠定的。考古证据表明,在史前时期,台湾曾出现过长滨、圆山、卑南、阿美等原始部族,他们创造了长滨文化、圆山文化、卑南文化、阿美文化等。然而这些史前时期由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陆等地迁人的远古移民所形成的原始部落散居在台湾各地,彼此间很少联系,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未得以充分发育,未能形成统一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和宗教信仰,缺乏能够凝聚各部族的核心文化要素。因此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台湾有文化,但却没有能够涵盖所有部族、占主导优势的台湾文化。
16世纪时,来自闽南、岭东的汉族移民大量涌人台湾。虽然当时大陆移民的人数尚未超过原住民,但其带来的闽粤文化却远比原住民的部族文化先进,闽粤文化因此显现出替代部族文化整合原住民的态势。
紧接着,荷兰、西班牙侵略者相继攻人台湾,给台湾带来了西方海权文化。但荷、西殖民者人不过数千,在台统治仅38年,相较于10万原住民、数万汉族移民,西方海权文化并未能在台湾扎下根来。除留下"红毛巷"、"红毛井"等几个地名和一套除个别传教士外没人会用的"罗马拼音"之外,荷兰和西班牙文化对台湾的影响极为有限。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他带来数万军民官吏,在台湾"复制"出完整的明代行政体制、经济模式、教育机构、军事编制、民俗宗教,初步确立了汉人在台湾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优势地位。清朝统一台湾后,闽粤移民大量移居台湾,台湾变成以汉族人口为主体的移民社会,这连带使中华文化成为台湾的主导文化。至此,岛内第一次具有了能够最大程度涵盖台湾人口的、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台湾文化。同时,在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同化性面前,原住民文化逐渐被融合、吸纳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不甘心被同化的原住民则避走深山,原住民文化走向式微。
日本侵占台湾后竭力推行以灭绝台湾文化为目的的同化政策--"皇民化教育"。强制台湾民众改日本姓名,信仰日本神明,穿和服,写日文,讲日语,唱日本歌曲。但日本的"皇民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并没有深人人心,台湾人民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等文化习俗仍"以中国为正朔"。台湾光复后,日本强加给台湾的大和文化被扫荡一空,但大和文化中的雕塑、建筑、绘画、音乐被吸纳,成为台湾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责任编辑:vicky)
咨询热线:400-013-1899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移民台湾日月潭美景不容错过